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。杭州以“硬设施”+“软服务”,打造无障碍出行温暖之城。从机场到客运、从公交到地铁,出行的每一处细节都传递着对特殊群体的尊重与守护。
空港枢纽
让无障碍服务成为城市第一张名片
作为城市门户的杭州机场,用68部无障碍电梯、14个智能报警卫生间、4处低位服务台,编织起一张立体化的温情网络。在这里,可折叠坡道板架起畅通之路,让轮椅与婴儿车出行更加轻松;4辆爱心接驳车穿梭于T3与T4航站楼间,将原本漫长的步行距离缩短为温暖一程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全国首创的24小时手语服务站,工作人员均经过系统化培训掌握手语五要素(手型、动作、方向、路径、表情),让无声世界的沟通更加顺畅。
地铁网络
立体交通中的无障碍细节
目前,杭州地铁站点无障碍卫生间内设小便池、坐便器、洗手池并均配有扶手抓杆,以及斜面镜、紧急呼叫按钮等。
客服中心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各有一处低位服务台,能够满足轮椅所需回转空间。盲道覆盖全站,并与市政盲道无缝衔接,可有效引导视障乘客从进站到购票再到上车。
盲文设在按键、扶手端部,为视障乘客提供出入口、楼层等信息;无障碍垂梯设有低位和普通两侧按钮,高度更加贴合轮椅乘客的使用习惯。
敬老专线
公交系统里的夕阳关怀
在临安公交西站,809B路变身“银发守护者”:低地板设计让老人一步登车,橙黄色爱心专座与轮椅固定区形成暖心坐标,驾驶室后的便民百宝箱藏着老花镜、速效救心丸等应急物品。这条老年卡使用率超60%的线路,通过车厢适老化改造,让每一次换乘都成为安全舒适的体验。
码召车站
科技的温度跨越数字鸿沟
一座又一座“会打车”的智慧站台点亮了老年人出行曙光。扫一扫二维码,无需输入终点,大字体界面搭配一键呼叫功能,让老人3步完成叫车。在高德打车、滴滴出行等平台的技术赋能下,全市300多座暖心车站构筑起“家门口的出行驿站”,用简化操作破除智能壁垒,让科技的温度触手可及。
每一处坡道的角度、每一个按钮的高度、每一次沟通的态度,都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温度。杭州正用看得见的硬件升级与看不见的服务匠心,构建全链条无障碍出行生态。